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中心 > 行业技术

杭州催化红外厂家分享远红外线在热效应和人体共振吸收后的功能

发布时间:2025-07-21  浏览量:36
摘要:在光谱中,波长介于0.76至400微米的范围被称为「红外线」,这是一种不可见光线。任何高于绝对零度(-273.15℃)的物质都能产生红外线。物体的温度越高,其发射热辐射的能力就越强。这种辐射无需借助任何中间媒介,即使在真空中也能高效传播。此外,物体间通过热辐射方式进行热量传递的过程是双向的,即发射和吸收热辐射的速

在光谱中,波长介于0.76至400微米的范围被称为「红外线」,这是一种不可见光线。任何高于绝对零度(-273.15℃)的物质都能产生红外线。物体的温度越高,其发射热辐射的能力就越强。这种辐射无需借助任何中间媒介,即使在真空中也能高效传播。此外,物体间通过热辐射方式进行热量传递的过程是双向的,即发射和吸收热辐射的速度相互关联。

红外线还可进一步细分为「近红外线」和「远红外线」。近红外线,或称短波红外线,其波长范围为0.76至1.5微米,能够深入人体组织,穿透深度约达5-10毫米。而远红外线,或称长波红外线,其波长在1.5至400微米之间,主要被表层皮肤吸收,穿透组织深度相对较浅,通常小于2毫米。

一般来说,燃料燃烧、电热器具热源等所释放的红外线多数为「近红外线」。由于其波长较短,因此具有显著的热效应,长期照射人体可能导致皮肤灼伤及眼睛水晶体受损。相比之下,「远红外线」则波长较长,能量相对较低,使用时烫伤的风险较低。远红外线能够引起生物细胞的共振效应,从而将热能深入传递至人体皮下深层组织。这种由内而外的温热效果,有助于提升深层组织的温度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远红外线在人体皮肤上的穿透力有限,大约仅为0.8-1.0厘米。同时,人体自身也会释放出波长约9微米的远红外线。此外,远红外线与家用电器释放的低频电磁波有明显区别。低频电磁波具有穿墙透壁的能力,并能改变人体电流特性,因此被人们高度关注其潜在危害。然而,远红外线并不属于此类低频电磁波,因此不可混为一谈。

红外线的频率与人体内物质的微粒振动频率高度相似,这种相似性导致共振现象的产生,进而加速了人体内物质的微粒振动,使得热能显著增加。因此,红外线在增热方面表现出强大的效应。鉴于人体主要由70-80%的水分子构成,这些水分子在共振作用下被激活,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。经过科学验证,远红外线在热效应和人体共振吸收后,展现出多方面的功能。

激活了生物大分子的活性;

使生物体的分子处于较高振动状态;

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,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检测,20分钟可使微循环血流量提高114%;

增强新陈代谢;

提高人体免疫功能,临床观察显示,远红外保健品能提高机体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,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,有益于人体健康;

消炎、消肿;

镇痛。